《不要抬头》:以科学之名丑化所有 大可不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2-01-28 15:55:16

◎北大獾

《不要抬头》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你可以仅凭直觉,就感到其中有很多问题;然而因为这些问题被华丽地包裹着,又觉得解开包裹的过程,也很值得一讲。电影的情节很简单,讲灾难来临时的众生相。从科学家的立场,讲一个“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故事。那么,谁是好人呢?科学家。而谁是坏人呢?政客、媒体、明星、商人,甚至也包括民众……电影拍的是彗星撞地球,心里想的当然是这两年的新冠疫情

从对现实政治的理解来说,电影内核的粗糙、自大,已经到了有些可笑的地步。科学家男主在精神崩溃的一刻大喊:“你们可以不要这么开心吗?有时候我们需要谈正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我保证我没有立场。美国总统满口谎言,整个政府都在失去理智。”此外,爱莉安娜·格兰德也在配合演出,唱着:“别漠视身边的问题,要听正牌科学家的话,关掉烂新闻。”

电影正面的主张仅此而已。什么叫“有时候”?科学家是否真的没有立场?如何分辨正牌科学家?烂新闻的标准又是什么?似乎又全都不知所云。刻薄地讲,电影的思路有点像是一些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生的固有偏见:他们不太能理解对方谈论的话题,但是可以本能地想到,既然是文科生,那么逻辑可能会有点问题;又因为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则怀疑对方用心也不佳。他们笨拙地运用一知半解的文科术语,试图回到更直观的逻辑世界。却只好通过做最极端的假设——比如一颗彗星即将撞击地球——为自己的立场赢得稳定

在电影中,男女主角也许戳破了皇帝的新装,然而在不那么极端的现实中,这种思维方式却往往表现为傲慢与偏见。意识形态冲突会造成困境吗?是的。政治活动中有可能充斥着表演吗?是的。媒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诱导观众吗?是的。然而,当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极致夸张的表演,以及毫无真实可言的、对地球毁灭的漠视呈现出来时,发泄就代替了思考。

电影以科学和家庭为名,通过刻意丑化,将不同思维方式、感觉方式之间的交流都废弃了。换言之,为了迎合观众对政客、媒体的不满,电影已经完全沦为泄愤的工具。然而,观众稍作思考,就会产生困惑:为什么彗星即将撞上地球,就会影响中期选举?为什么当总统出现丑闻,彗星又成了翻盘的法宝?电影中充斥着类似的毫无根据的设定。内核如此,无论网飞公司在明星阵容、特效剪辑上花多大的工夫,都不能改变这是一部烂片的事实。

网飞的大手笔,首先表现在众星云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詹妮弗·劳伦斯领衔,环绕着他们的还有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蒂莫西·柴勒梅德、乔纳·希尔等一众名角。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均水准,但是也不曾贡献超越以往的表演。因为电影要求他们的,就是对自己的模仿。

如果说,他们银幕特质的创造,当初都曾有特定的剧情做支撑。那么这一次,表演的有效则完全被限制在场景之中,毫无说服力可言。男主角上电视节目之前的紧张、烦躁、种种神经质的表现,曾经在不同的电影中让人着迷。如今却让人思考,也许角色的迷人和演员的表演并没有紧密的关系。所谓方法派演技,换个地方,却只让人感到尴尬。

堆积明星以外,电影的特质,还在于大量运用跳跃式的剪辑。比如男主角前一刻还在电视节目中慷慨陈词,后一刻就被蒙上面罩关在车里。这种跳跃,回避了情感和戏剧冲突,使看腻了类似题材的观众不至于审美疲劳,同时也可以直接呈现结果,将场面的荒诞凸显出来。将跳跃剪辑、情节失真、表演用力三者结合起来,就使得电影更像是一段又一段小视频,或许可以说是幻灯片的动态版本。过去,我们说快餐文化的特质,是看过即弃;如今甚至在电影内部,也已然抛弃了叙事的完整,可以说是边看边弃。

电影片名叫《Don'tLookUp》,讽刺政客和媒体阻碍民众抬头看到灭顶之灾的降临。然而,无论作为政治观察,还是艺术创作,这部电影的潦草、媚俗,都阻碍了观众做更深入的思考,而这才是更应该受到指责的。

邀请明星重复熟悉的场景,拼贴起来,讲出一个经不起推敲,但是可以刺激观众情感的故事。梅姨扮演的总统有那么夸张的恶妇形象,富商竟敢对小女孩的示爱毫不在意,他们一定是坏人。可惜,世界从未如此简单。马丁·斯科塞斯曾经批评漫威电影不是电影,引发轩然大波。但是至少,漫威还没有如此精细地将垃圾层层包裹起来,伪装成严肃讨论的样态。

有趣的是,《不要抬头》特别请来美国队长的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装扮成一个插科打诨的明星,似乎意在讽刺明星工业面对现实的苍白无力。然而,从电影整体的设定来看,电影既放弃了严肃的思考,又伪装出一片赤诚,或许才是更值得讽刺的对象。

关键词: 不要抬头 电影 科学家 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