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婷:“小双桥”见证 李素婷投身田野考古30余年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时间:2022-03-25 11:27:19

一块块探方,一处处工地,一个个遗址,一段段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李素婷都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从事田野发掘的唯一一个女。从26岁到57岁,31年,李素婷只做了一件事,投身于田野考古工作中,经历了风霜雨雪,寒热温凉,让秦砖汉瓦重现于人间,挖掘新旧石器于地下。

机缘巧合下,她被郑州大学考古系录取。沐浴在考古前辈的讲座和风采中,深受恩师的教诲和影响,让她从学校走向考古,从室内走向田野。

认真的态度,耐得住寂寞的秉,是她田野考古的心得,也是她持之以恒的坚守。

“小双桥”见证了她30余年的田野考古生涯

3月16日,周三。寒潮冷雨,寒风淡雾。

郑州西四环北四环附的小双桥考古工地上,黄色的油菜花,散布于田间地头,桃树、杏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

作为小双桥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李素婷和队员们来到考古工地上,走进一个个探方中,讨论着具体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的考古发掘计划。

小双桥遗址,是商中期的国都。李素婷说,这个遗址规模大,文化内涵丰富而重要,符合作为商代国都的条件。遗址地处古代文献记载的隞地内,文化面貌比较单纯,遗址堆积也比较短,年代上接郑州商城而繁荣,遗址内又有较多的东夷文化因素,与仲丁隞都的历史记载相吻合。而小双桥遗址发掘项目,也成为1995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1995年,那年我30岁,我从文物库房走出来,走到田野考古上,告别了文物保管和鉴定工作,成为一名田野考古队员。”李素婷说,那一年,小双桥遗址也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其实,早在学校时,她就曾来到小双桥实,认识到了小双桥遗址的重要

2014年,小双桥遗址再度启动考古发掘。李素婷又一次走进考古生涯起步的地方。而这一次,她的身份已经从发掘队员变成了发掘领队。

高考志愿本来想报法律恩师治学精神引导她走向田野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李素婷都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从事田野发掘的唯一一个女

田野考古本身就比较辛苦,而在当时,女孩子搞田野发掘,更加显得稀少和不易。那么,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事,让李素婷投身于考古这个当时并不热门的行业呢?

“其实高考报志愿,我当时是想报考法律专业的。”李素婷说,听郑州大学1982级考古专业的学生说,考古专业很好,能经常去古迹参观,又能到田野工地实,法律、中文等专业的学生,都很羡慕考古专业的学生。于是,她就在报考志愿中加入了考古专业。

后来,她顺利被郑州大学考古系录取。求学期间,考古系经常请河南省考古界前辈安金槐、许顺湛、张家泰、杨焕成、郑杰祥等先生讲课、作报告,使她学到了许多专业上的知识,还对河南考古界前辈的工作历史有了许多了解。

“上世纪50年代考古界有名的‘刘胡兰’小队,成为我们女生崇拜的对象。”李素婷说,读研时,恩师陈旭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让她深受震撼。

毕业后,李素婷放弃高校职位,费尽周折进入可以从事田野考古发掘的研究所。工作后,领导曾考虑女同志下田野工作不便,将李素婷安排在室内工作。“我觉得既然选择了文物考古行业,下田野做发掘是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一再要求下田野,最终如愿以偿。”李素婷说。

被评“没有女人味儿”的她很少穿裙子

许多年过去了,李素婷依然忘不了朋友对她的略带调侃式的评价——“你怎么没有一点女人味儿?”

田野考古是一个需要长期出差的职业,往北去过安阳,往南去过南阳,往西去过三门峡。在一个考古工地上,动辄待上几个月,已经是家常便饭。

经常出差,长期在外,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但是,同样从事文物考古行业的爱人,给了她大力的支持,孩子的爷爷、奶奶,做了她最坚强的后盾,这使得她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素婷坦言,她不是一个不爱穿裙子的女人。爱美之心,女人皆有之,她不穿裙子,则与这个职业有关。

她回忆说,刚参加田野考古时,由于经常下探方,难免磕磕碰碰,仅较为严重的骨折就有两次。冬天下探方,天气阴冷,可能是受凉太多,导致自己患上了关节上的疾病。

这也成为她的职业病。李素婷说,其实这在考古队伍中不算什么。只是,这样的身体状况,基本就和穿裙子无缘了。而这,也是所谓“没有女人味儿”的一个方面。

耐得住寂寞是她的体悟

几年,考古逐渐热了起来,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身于这个领域。

李素婷说,30余年前,她所在的考古系,只有几个女生。如今,考古系的女生变多了,基本都是女多男少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女孩学考古、参加田野考古工作,这是好事。她说,但是,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需要戒骄戒躁,埋头苦干,用工匠精神保住初心。

李素婷说,田野考古不同于其他的职业,需要处身于野外,夏天热晒,冬天冷寒。有好几次,发掘队伍虽然根据天气预报做了准备工作,将考古工地围起来,但大雨倾盆,便将探方灌满了水。冬天时候,取暖是一个大问题。在小双桥工地时,她曾经遭遇了两次煤气中度,好在都是有惊无险。

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田野考古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时光匆匆,离退休的年龄更了。回顾自己的考古生涯,李素婷笑着说:“干了一辈子田野考古,最大的感悟是,除了考古,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干了。”

在小处认真,也在大处认真,着眼于手头的工作,然后日积月累地坚持,才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李素婷回忆说,2006年~2008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干渠的基建工作,她参与了荥阳关帝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是一座商代晚期的小型聚落,保存得比较完整,外侧的围沟,内侧的住宅,作坊区、墓葬区等,功能区划分得比较清晰。

“聚落的形态,被完全完整地揭露了出来。”李素婷说,关帝庙项目也入选了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六大考古发现、田野考古质量奖。它也是黄河南岸地区第一个完整揭露的小型商代聚落遗址,得到专家和领导一致好评。

在考古工地上,李素婷是有“强迫症”的。她强迫自己把事情做好,发掘中不能出错,一定要忠实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解读历史、了解过去,复原古代社会,是需要大量的真实的考古资料支持的。

下一步,他们将对小双桥遗址内的商代高台进行发掘,期待着小双桥再次给他们带来惊喜。(记者刘瑞朝文)

关键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秦砖汉瓦 田野考古 商代聚落遗址 关帝庙项目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