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水稻故事200字来了!袁隆平的感人故事200字看这里
来源:民企网     时间:2023-01-17 09:16:56

袁隆平爷爷的平生简介200字

1、袁隆平,男,1930年9月7日农历庚午年七月十五日 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袁先生生平任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厅下属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九江学院名誉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3、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稻研究,在中国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

4、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袁隆平水稻故事200字

袁隆平事迹作文素材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也许你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不,我会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他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我在香港,一百元买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但他抽烟要抽好烟——“中华”,每个月二千元,是生活中最奢侈的开销。“我对财富的看法,有钱不花就是没钱,放在银行里那不是自己的钱。”

不论银行里有多少钱,袁隆平还是种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渐增多的条条皱纹,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的感人故事200字

袁隆平小故事

给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

众所周知,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在美国杂交玉米率先得到突破后,杂交水稻开始成为广大科技人员萌生的又一个新念头。由于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的作物,具有双重性功能,限制了杂种优势利用,“无优势论”成为一个权威定论。但这一切,在当时,身处偏远地区的袁隆平并不知道。

当袁隆平决定从群体中选择表型良好的变异单株加以培养的系统选育方式后,每天除了上课,他一天到晚都在稻田里,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镊子,去观察和挑选种子,拣穗子大、籽粒饱满的。

揣着两个馒头,挎着一个水壶,是他每次下田的标配。他光着头,在烈日下长时间烤晒。当烈日当空时,稻田里的水仿佛被烧开了,热气蒸腾,他就如站在开水里,难受的程度非一般人可以忍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出现在他面前。他努力平静自己狂跳的心,缓慢地接近那株稻子,这株水稻非同一般,株型优异,稻粒超过普通稻穗的一半,他如获至宝。

第二年,他把“鹤立鸡群”的种子播种在试验田里,一株稻子变成了一千多株,他满怀期待。然而,当禾苗开始抽穗时,他却大失所望,因为“鹤立鸡群”的老子生出的儿子却一些没出息的,它们有高有矮,参差不齐。

他冷静地查找资料,反复计算和验证,发现“鹤立鸡群”就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这些没有出息的第二代就是杂种的后代,符合遗传学说杂交分离现象。他坚信了自己的探索方向:既然有天然杂交稻存在,那就有培育“人工杂交稻”的希望。

于是他在封闭的环境中,一边艰难找寻遗传学相关资料,一边继续寻找稻田里天然杂交水稻。

春来秋往,年岁更迭,距离发现“鹤立鸡群”稻株已过四个年头,袁隆平才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株神奇水稻:洞庭早籼。

当他看到这稻株,好半天,都没有吭声,心头一阵阵狂跳,连手里的放大镜都兴奋得颤抖了。他用布条进行标记,激动的手一直都在颤抖。在做完记号后,他仍旧有点不敢相信,于是,又采下花药,来到实验室里,通过五倍的放大镜放大后,再经过高倍显微镜放大,他才终于相信这是事实:天然雄性不育株找到了。

经过前面的摸索和发现,善于总结的袁隆平提出了大胆的蓝图构想:“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路线图。

“三系法”线路图。

第一步是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株,这是“三系法”的基础。

第二步是培育出稻株,与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让后代永远能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即,筛选和培育保持系。

第三步为筛选和培育恢复系,寻找和培育稻株,让这稻株与雄性不育系杂交,让它们的杂种第一代恢复雄性可育的能力,以至于可以自交结实。当后代表现的优势强后,便可以用于大田生产,这样就能发挥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

从此,寻觅种子的路上有了理论指导。理论从实践中来,注定是需要再到实践中区去。如果说“鹤立鸡群”和“洞庭早籼”是寻找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那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筛选和培育了。

袁隆平根据发现的稻株,在农校搞起了盆栽试验园培育。由于时代原因,“文革”工作组把所有的盆栽稻株搬走并进行捣毁,这是他在探寻种子路上遭遇的第一次破坏。幸好学生机智地偷出了三盆秧苗。这三盆秧苗给痛心的袁隆平新的希望。

为了推进研究,在艰苦的文革环境中,他也悄悄地进行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变化,袁隆平的实验再次被重视,他根据实验进程,背上行囊,带着助手,开始了南繁育种。

可谁也没有料到,探寻种子的路上遭遇的又一次破坏来了。实验的所有稻株一夜之间不翼而飞。他和学生找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在事发后第四天,当把井水抽干后,当拾起那几根奄奄一息的秧苗,他悲痛的心再也抑制不住地颤抖着。这次破坏称为“5·18”毁苗事件。

从毁苗的程度看,这事件是处心积虑且蓄谋已久的,所以,接踵而来的是无端谣言对袁隆平的诋毁,甚至还有人说他是一个科技骗子。

关键词: 袁隆平爷爷的平生简介200字 袁隆平水稻故事200字 袁隆平的感人故事200字 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艰辛历程